提起好景色,老邢突然来了兴致。
他是四十年代末生人,1978年口上,正是快而立的年纪。结了婚,是一个孩子的爹,又刚当上工厂的副厂长,他心里却总有个念想:
上大学。
高考去年就恢复了,他踌躇了一番,没去:厂里有心提拔自己,老婆还大着肚子,抽不开身。
到了1978年夏天,连瞪了几宿的天花板之后,他决定还是去试试。
等他从厂里请了假,开始复习考试的时候,离高考结束还剩六天。
他用了三天复习,三天考试。
他说考的不怎么样,只有历史答的好。那年的是全国命题,不像省里题目出的偏门刁钻。
“那年现代史出的大都是常识,平常挂点心,都还能答点出来。”
“古代史,我从小水浒传就看的多,顺着往回推推,也能懵个七七八八。”
“当然,主要还是运气好。”提起当年,老邢仍然有点腼腆。
“有一道大题,是列举周恩来同志在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。”几十年过去了,老邢对当年的题目还清楚得很。
“76年周恩来去世,大街小巷贴的都是他的生平悼词,一来二去就看得熟了。”老邢嘴上谦虚,脸上却多少带点得意:“我一看,赶快把能记得住的都填上了,写了整整六页纸。明显是答超了。”
“不过还是忘了国民革命那一块。”他哈哈大笑。
他说他印象特别清楚的,是出分的那天。他和另外一个也参加考试了的同事去查分。查完了他知道自己考上了辽宁大学历史系。同事也考上了。
当时是下午,他本可以回家,不过他想了想还是回厂里继续上班:毕竟是刚当上的副厂长,要认真负责的。
回去要一个小时,两个人就沿着铁西区的厂区往回骑。一路上谁也没说话,念头却不停在老邢脑子里闪。
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真的去上大学。要是去了,现在副厂长的工作怎么办,老婆怎么办,刚出生的孩子又怎么办。
对未来全无头绪,但他清楚的记得自己那时候的开心。
“明明都是天天见的东西,一条笔直的马路,两边的破破烂烂的厂房。”
“那天看着,全都闪着金光。”
老邢眯着眼睛,好像一切仍然在眼前:
“我后来再见过的一切,没一样能和那年那条破街道相比。”